学堂中,前排和中间的座位上,坐着十几个小小年纪的孩童,有五六岁大小的,也有十一二岁大小的。
后排的座位上,则坐着七八个年轻男女。
走廊上的另外几个窗户前,围着一群丫鬟仆人,其中一名丫鬟看到洛子君后,连忙低声对其他丫鬟们低声说着话。
那些丫鬟仆人的目光,立刻都看了过来,然后便红着脸,低声议论起来。
「好俊的少年郎,怎麽看着有些面生?」
「那是二爷府中的张管事,估计是二爷府中的人,你们看他穿着儒袍,莫非也是来做教书先生的?」
「这麽年轻,会教书吗?」
此时,在学堂里面,一名身穿儒袍,四十来岁的中年书生,正在黑板上写着字。
旁边角落里,站着一名身穿儒袍的青年,以及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,都在安静地听着。
「大家跟着我念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.
讲台上那名中年书生,讲的异常认真仔细,
而下面的小贵人们,则反应冷清,只有几个小孩跟着摇头晃脑地念着。
一些小孩则在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。
坐在最后面的几名年轻男女,看起来也都昏昏欲睡,并无兴致。
中年书生依旧富有激情地自顾自讲解着。
讲到自认为精彩部分,摇头晃脑,满脸笑容,甚至闭上了眼睛,格外享受角落里站着的老者,微微摇了摇头。
又过了片刻。
中年书生的一节课,终于讲完。
后排的年轻男女,这才稀稀拉拉地鼓掌。
那名身穿儒袍的老者,走上了讲台,看了下面一眼,问道:「大家觉得是王先生讲的好,还是孙先生讲的好?」
「王先生!」
「孙先生!」
「我觉得都不好,我都没有听懂。」
小贵人们都勇敢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。
老者的目光,看向了后面。
后面一名身穿紫裙的少女,微微摇了摇头。
老者不禁叹了一口气,转过身,目光看向了角落里那刚刚讲完课的两名秀才,正要说话时,目光突然看向了窗口。
张管事见此,连忙拉着洛子君的袖子,走到了门口,躬身笑道:「董老,这位是我们肃国府李护卫的小舅子,也是一名秀才,听说学堂正在招纳教书先生,特来试试。」
洛子君拱手行礼:「晚辈洛子君,见过董老先生。」
董文培打量了他几眼,问道:「公子是哪一年考上的秀才?在哪里读的书?」
洛子君恭敬道:「晚辈今年刚考上秀才,现在正在外城西湖书院读书。」
「今年刚考上的?」
董文培闻言,眉头微微皱了一下,道:「西湖书院倒是个不错的地方,不过你今年刚考上秀才,时间实在是有些短了些。咱们这里虽然不是书院,但需要的教书先生,也需要有真实本领和一些教书经验的。你一无经验,二无才名————」
他一边说着,一边摇了摇头,准备拒绝。
洛子君拱手道:「老先生可否让在下先试试?」
董文培愣了一下,还未说话,后排一名少女便开口道:「董老,让他试试吧。」
洛子君抬头看去,那后排坐着一群年轻男女,其中一名紫裙少女,正是说话之人。
不过他没敢多看,看了一眼,便低下了头。
董文培这才点头,道:「好吧,你进来试一下。这里有一本成语书,你需要给大家讲解一个成语,让大家都能记住。还有一本诗集,你自行挑选一首,给大家讲解,若是能以此诗题,自己也做一首,自然最好,不作也可。最后,你需要说一段话,或者写一篇文章,来鼓励和劝诫大家好好读书,不可说前人或者书上说过的。」
洛子君拱手道:「晚辈明白。」
董文培又看了他一眼,让出了讲台。
洛子君走上讲台,先是抬起头,扫了下面一眼,这才低头看向了桌上的成语书。
这时,下面前排,有一名小姑娘满脸兴奋地低声道:「这个先生好年轻,好英俊啊,就要他吧?」
旁边一名小男孩生气地道:「玉宁,先生不能要年轻的,还是要老点的好,老点的才有真才实学。」
那小姑娘起小嘴道:「我就不,我就要年轻的!」
另一名小女孩道:「可不是你想要谁,就能要谁的,青桐姐姐说了才算数。」
这时,洛子君已经选好了成语。
他拿起笔,在黑板上写下了今日要教的成语:水滴石穿。
「大家认识这个成语吗?」
洛子君写完,转过身问道。
台下小贵人们,有人认识,有人不认识,不过都没有说话。
后排的年轻男子,自然也没人说话。
窗外的丫鬟仆人们,也都安安静静。
角落里,那名中年秀才和年轻秀